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9℃,平均降水量730.2毫米,平均日照时数2538.2小时。威海市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全国重要花生出口基地、农业部确定的2个国家优势苹果栽培区之一、全国三大西洋参规模化种植基地之一。近年来,威海市以“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012年1月份,威海市被农业部批准,成为全国10个、全省2个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地级市之一。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最放心城市为目标,紧紧抓住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关键环节,设立了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基地管理和市场流通管理三道防线,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始终居全省前列。全市“三品”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148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4个,全市“三品一标”产品产地认定面积占当地食用农产品总面积的比率达到70.2%。荣成、文登、乳山三市区全部成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威海市在全省率先获得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和全国首批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2016年,威海市又成为全国4个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之一。
(二)现代果业发展。大力推广以矮砧集约栽培为主要特点的现代苹果栽培模式,现代果园与传统果园相比,每亩减少人力投入50%,药肥用量减少40%以上。成立了全省首个市级现代果业专家大院,集成开发现代果业技术。争取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苹果无病毒原良种苗培育基地落户威海,年可出圃矮化自根砧等苗木120万株以上。果品品质和果园效益显著提高。目前,全市现代果园面积近22万亩,栽培规模和技术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
(三)土壤生态体系建设。依托土肥院士工作站和农业部专家技术力量,对全市土壤进行监测分类,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改良方案。经过改良的土壤pH值提高0.2-0.5个单位,作物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技术服务覆盖全市所有农业镇村和主要作物。开发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查询系统和农户施肥专家系统,在全市主要农业镇和肥料供应点安装触摸屏查询系统59台,农户不出镇就可以查询到自己土地的养份状况和施肥建议。
(四)农业产业化。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50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16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4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62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700多亿元,累计带动农户90多万户。全市已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110家,覆盖所有行政村。
(五)高效特色农业。突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把无花果、西洋参、大姜、茶叶、蓝莓等特色产业作为重点,集中扶持,目前全市“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到363个,专业镇发展到17个。截止目前,我市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6家,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19家,均排全省前列。
(六)生态休闲农业。依托威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培育采摘品尝、休闲体验、赶海垂钓一体化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打造一批具有威海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全市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626个,其中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82个。乡村旅游收入近20亿元。
(七)农村土地流转。按照群众自愿、规范有序原则,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全市累计流转土地84.8万亩,占家庭承包地面积的38.8% ,其中规模流转面积53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2.5%,成方连片的规模化流转逐步占据主导地位。